-
目前情况下,我们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中小养殖场容易亏损,容易赔钱,容易被淘汰的有4类:跟风型、将就型、固执型、盲目扩种型。
01第一类容易出问题的养殖场,跟风型。它的特点是多为新户,养殖1-3年,看到养什么赚钱就去养什么,饲养管理水平差,对行业了解少,最终的结果是:高投入,低产出,行情好的时候赚的少,行情不好赔得多,随着行情下跌,最后赔钱,被淘汰出局.
02容易出问题的第二个类型是将就型,也叫做糊弄型,也叫做省钱型,随着行情的下滑,许多人感觉钱非常的紧,于是很多人就能省就省,能将就就将就,能凑活就凑活,有很多的人把喂狐狸、貂的鱼撤出来了,有的人把它的肉也撤出来了,光给他膨化料吃,商量着行情好吃好点,行情次了吃差点,什么呀?你发现你的思路,将会带你走上一条不归路。
03容易出问题,容易被淘汰的类型是固执型。多为老户,有多年的养殖经验,但品种落后,思想观念守旧,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水平,对市场需求关注少,缺乏学习心态,最终结果是行情好时候赚了点钱,但是做不大,随着行情下跌,很快会被淘汰掉。什么意思?行业发展到今天,还有人在家给它数药片呢,当很多人在使用很先进的喂食车在喂食,很多人现在使用笼子饲养,很显然,你跟这个时代脱钩了,别人开着汽车开着飞机在跑,而你还推着毛驴车在走,这怎么能玩到一块呢?
04第四种容易出问题的养殖场是盲目扩张型的,我们在座的诸位也深有感触,行情好的时候,很多养殖户心里耐不住寂寞,我们都赚了一笔钱,那么这类养殖场有一定的基础,有一定的经验,但是行情好的时候,耐不住寂寞,盲目扩张。 -
品种质量差,生产水平低
中国的毛皮动物养殖业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,目前全国有多少毛皮动物养殖场、种兽存栏数及年产量,由于缺乏权威统计,说不清楚。总体感觉存在以下问题:群平均育种水平低,平均3.5只左右,产量不稳,忽高忽低:品种类型较单一,而且不完全适销对路;种兽质量参差不齐,有好有坏,优良种兽存栏率不到30%,总体处于国际二、三流水平:品种结构不合理,狐貂的比例相对貂而言偏高;产品质量差,档次低,加工标准不一致,产品卖价较低,平均每张卖价低于国际先进水平200元左右。 -
饲料条件差,营养水平低。
我国的饲料构成主要有海杂鱼、畜禽下脚料、谷物、蔬菜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构成,繁殖期补充奶蛋等精补饲料。但由于饲养数量的猛增,动物性饲料资源相对溃乏,有些养殖户在饲料配制方面,不能根据各种毛皮动物的食性特点和营养需要,配制供给日粮,做不到需要什么供应什么,而是有什么喂什么,造成饲料质量不鲜、营养不全、品种不定、适口性差的现象经常发生,另外在饲料的加工调剂、喂饲方法上,都有不太科学的地方,难以保证各期的营养需要,最后导致质量下降。这种情况在国内养殖户中带有普遍性,必须引起高度重视。 -
饲养环境差,动物福利低。
中国的毛皮动物养殖业,除规模大厂以外,多数以个体养殖户为主,与居民区及其它动物养殖区相对较近,饲养环境不理想,棚舍及笼舍规模不一致,设施简陋,卫生条件不好,多数以人工养殖为主,不能保证动物的自由采食和饮水,活动空间较小,难以保证动物福利标准,处死方法不当,动物的身心健康得不到应有的保障,难以发挥最好的生产性能,生产出高品质的毛皮。
管理方式落后,劳动生产率低 -
中国的水貂饲养管理模式,相对于丹麦和美国而言,应该说是千姿百态,千差万别的。从经营方式看有国有的、集体的、个体的,从种兽质量上看有好有坏,从营养标准上看有高有低,从饲养设施上看千差万别,从管理水平上看参差不齐。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程。不管饲养场的规模有多大,内部功能都得五脏俱全。种貂由各场户自主选种或购进(不管是否达到种兽标准)。饲料由各场自主采购,配制加工、饲喂(不管是否达到营养标准,满足营养需要)。饲养设施也由各场自主加工制作(不管是否符合水貂的生理特点)。饲养管理、繁殖育种、疾病防治、产品加工都停留在比较原始落后,传统粗放,不十分科学的状态下进行。全国人均饲养定额仍停留在100只左右,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。
-
交易方式落后,经济效益低
-
中国的毛皮产品交易方式仍然处于一种原始落后的自由交易方式,市场秩序比较混乱,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,没有规范的价格体系,没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,市场好了一哄而抢,市场不好了无人问津,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。非常不利于行业稳定、持续、健康的发展。
-
行业管理混乱,抗风险能力低
-
中国的毛皮动物养殖业,尽管有些省市已经有了自己的行业组织,但就全国而言,还没有一个比较有权威的行业组织,来统领全国饲养业的发展,行业的管理仍处于一种没有头绪的状态,管理不科学、不规范,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。